第38章 松穀草堂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一行人遊黃山的第四天,在黃山的後山走了一圈後,經石筍矼,走古道捷徑到松穀草堂。

這天晚上,我們就宿在松穀草堂。

今天的山路不算難走,但是走的時間較長、沿途風景很美,視覺衝擊太大,凌家子弟都十分興奮,所以吃完豐盛的齋飯後,凌家子弟就洗洗睡了。

一夜無夢。

松穀草堂在我們上黃山的第一天上清涼臺時,就曾經過。

松穀草堂是宋代張尹甫建於寶佑年間的一間供自己隱居修道的道觀,張尹甫自號松穀道人。

張尹甫死後,當地人感念張尹甫施醫濟藥行善積德,在與松穀草堂一溪之隔的對面山邊,為他夫妻二人修建了一座庵,名為松谷庵。

松穀草堂在後來明代宣德年間重建,改觀為寺,就是現代的松谷寺,現代的松谷寺過一條小橋,有一條小路通向松谷庵。

松穀草堂所在的地方,在現代的黃山,叫松谷景區,位於黃山北坡,從北大門芙蓉嶺進山,沿北部蹬道直達北海,全長12.5公里的景區統稱松谷景區,景區海拔高度落差11oo米,有65oo多級石臺階。

松谷景區千峰競秀、萬壑爭奇、巧石名潭、山高林密、空氣清新。

每年九月到十一月是黃山賞秋的最佳季節。

迎面而來的秋風,帶著松香微涼,金黃的陽光,透過奇松樹冠投射下來,我們每走一步都是踏著斑駁的樹影。

雲霧瀰漫,霧落松上,滑進土裡,匯流成瀑,下流成溪。

層層峰巒,雲霧繚繞,若隱若現,如夢如幻,如詩如畫。

茂林之間,鳥語花香,生機盎然,爭奇鬥豔,淋漓盡致。

秋季的黃山是一幅百看不厭的畫卷,五百里黃山層林盡染,七彩斑斕的色彩讓人應接不暇。

在黃山上數天,攀藤草、拉荊棘、走山路、爬懸崖,有幾個凌家子弟的鞋都走爛了,有的衣服還讓荊棘勾爛了。

三叔四叔決定第五天在松穀草堂休整一天。

松穀草堂的道長,拿出針線和布頭,讓我們補衣和鞋。

話說古代的鞋都是手工生產,不似現代的機器批次產出。

遠古時候的人,用草木、樹葉、獸皮綁裡在腳上,保護雙腳。

黃帝時期,皇帝有專門的臣子負責做草鞋;此時的鞋叫扉履:用草的叫扉,用麻的叫履。

商周時期,絲織物出現,鞋分為皮、草、布三種質地,統稱為屨。

在此之後,人們用棉麻絲織品作鞋面,用木作鞋底,此時叫履。

漢代時期,用絲和錦作面料製作的履,稱為絲履和錦履。

後來人們懂得在鞋底的木上刻齒防滑,這時鞋就進化為木屐。

唐朝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有句: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這裡提到的“謝公屐”就是木屐。

宋元時期,沿用唐代的木屐,只是款式有所增加;宋元流行皮製的鞋子。

明朝建立後,洪武年間,明太祖厲行節約,規定了人們的衣著規制,普通百姓不準用絲錦織物。

明代的鞋,以厚實為主,北方多穿菱紋綺履,江南多著棕麻鞋。

我在明代,看見人們普遍都是穿著以棉麻布皮為主要原料製成的的鞋,鞋底編織以麻,上墊以柔軟棉、麻布或皮,用線厚納。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生活簡單,一生只夠愛一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