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吉事尚左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一行人上黃山的第六天,這天上午老道長帶我們登芙蓉嶺,三叔請老道長為凌家子弟開講《易經》,松穀草堂的老道長欣然同意,在松穀草堂的四方天井上,為凌家子弟講解《易經》。

晚飯後,太陽還沒下山,天色尚早,大哥凌軒帶著我,和幾個較大的堂哥,說要在松穀草堂附近走一走。

因天已近晚,為安全計,老道長讓小道長帶著我們一起行。

從松穀草堂過一片小竹林,行過橋就到松谷庵。

前邊曾講到松谷庵是當地村民感念松穀道人張尹甫濟世為懷,在他夫妻去世後,在松穀草堂隔溪的山下建一庵堂埋葬及紀念他們。

從松谷庵往南行, 我們看到了“獅子戲球”的奇石,再往前邊,過了一座橋,回頭我們可以看見松谷的全貌以及周圍許多石刻。

我們流連在此美景中,小道士看著天色,催促我們回去。

當我們折返松穀草堂時,天色已全暗了下來。

這天晚上,黃山上霧氣濃重,加上一天的學習,各人都有點累了,就早早休息了。

一夜無事,又到天明。

第二天,早上天剛矇矇亮,凌家子弟就起來了。

除了七八個凌家子弟去幫道長準備早飯和打掃庭院,其他的凌家子弟都在迴廊和四方天井上跟隨老道長練八段錦。

老道長見我們如此好學,就將我們分成五組人,派了五個道長指導我們,這樣我們就能夠很好地修正錯誤的動作。

我現了一個事情,道長的八段錦每組動作前,起式都是以左側開步,收式時也是最後收回左腳。

在跟著道長練完幾組後,我們停下來後,我就走到教我們的道長面前,將心中的疑問講了出來。

道長說:所有健身氣功和武術套路都是以左側開步,收式時也是最後收回左腳。

我問:為什麼?

道長說:

中國文化認為左為天、為尊、為陽,左主動;而右為地、為卑、為陰,右主靜。

中國傳統醫學則認為,人全身的氣血執行是從左起至右迴圈往復,左為肝,主血;右為肺,主氣。

故以左側開步,收式時也是最後收回左腳,遵循了吉事尚左、凶事尚右的做法,練功時,陰隨陽動、以動帶靜,合符氣血執行的規律,自然收到最好的效果。

道長又跟我說: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出自《道德經》。

太上老君告誡我們說,喜事好事,均以左為尊,而喪事壞事,均以右為貴。

生戰事則不同,“兵道”與“君子道”相反。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就是說兵刀利刃為不祥之物,非不得已才用,勝之不武,才是上策。

君子平時以左為貴,是“貴柔弱也”;戰事以右為貴,是“貴剛強也”。

舉凡戰事,有人死傷,則都不是好事;無論戰勝戰敗,都是喪事處之。

我以前聽過“虛左以待、無出其右”的說法,也是簡單地知道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此人無人能過,要空著尊位等候他。

我從來都未曾深想其中的”左右“是什麼意思,以至於後來,看到“無出其右”這個詞,就想當然地以為古代以右為尊。

左右,還有那麼多的學問!

中國文化真是博大精深!

我心想:原來我的海量知識,含水量還挺高的!

古希臘雅典城的梭倫曾說:活到老,學到老!

梭倫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年少時,學習是為了實現理想,獲得生活安定,是為生活而學;人到中年,學習是為了尋求心理安慰和替補空虛心靈,是為了人際關係而學;到老年時,學習是源自內心的需求,是為了自己而學。

梭倫認為,學習應該貫穿人們一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