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善易不卜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子弟在黃山上的第七天上午,齊聚在松穀草堂的四方天井聽老道長講《易經》。

老道長說《易經》是用”是非難明“的思維方式考慮問題,是指我們思考問題時,一定要注意不斷變化中的各種條件;當我們看待某一件事時,要同時從正反不同角度考慮諸多因素;結論必須是建基在相關的條件下才成立。

這時,一位凌家子弟舉手,老道長示意他可以提問。

這位凌家子弟問道:道長,《易經》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應的爻辭,這不正好用來占卜嗎?

老道長微笑點頭說:你提的問題很好!

伏羲的八卦圖,最初曾用作天氣占卜。

伏羲的上古時代,人們要出海打漁、入森林狩獵,就問伏羲,明天天氣怎樣?

伏羲就告訴他們,明天天晴(有雨、有雷暴)。

伏羲每一次都說對了!人們就開始信任伏羲,紛紛來問他。

伏羲說,以後你們想知道第二天的天氣狀況,來看掛在門口樹上的圖,這個圖表示明天天晴、這個圖表示明天有雨,這個圖表示明天有雷。

是啊,伏羲那時《易經》只有圖,都用來占卜;現在的《易經》有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相應的爻辭,為什麼少人用來占卜?瑤瑤,你知道為什麼嗎?

我猝不及防老道長問我問題,無奈地站起來,轉過頭望向凌軒,試圖從他那裡得到幫助,誰知凌軒微笑著對我輕輕搖頭。

我只得靠自己了,待我搜刮枯腸,好不容易才想到荀子曾講過一句話:善《易》者不卜。

我略帶心虛地說:道長,荀子講過“善《易》者不卜”,就是說,真正懂得《易經》的人,會占卜,但不卜。

老道長點頭微笑說:為什麼呢?

老道長窮寇還追的招數,讓我一時詞窮!

但是好臉子的我,還是硬著頭皮說:道長,這個問題,我真的不知道。本來我想學《易經》就是想用來占卜的。既然“善《易》者不卜”,那麼不正好“不善《易》者卜”嗎?

凌家子弟們聽了,鬨然而笑。

老道長也被我逗笑了。

過了一會,老道長正色地說:

荀子講過“善《易》者不卜”,而孔子則說過“不佔而已矣”,為什麼這兩位都在讀懂《易經》後,反而就不占卜呢?

必須要說的是,伏羲的時代,民智未開,所以似乎能知未來的占卜,給了人們面對未知將來的信心。

我們都知道,占卜其實是一種博弈,是生和不生這兩種情況的博弈。

當到了預期的時間,真的生了,這場博弈就贏了;沒生也先別急,有很多說辭證明不是占卜者的錯!

例如伏羲預測明天雷暴,人們就認為明天不能上山狩獵。

及至第二天早上,現陽光燦爛,人們會想,一定是我們的祈禱夠虔誠,上天收回雷暴,讓我們可以上山狩獵。

反正天晴是好事,好事不怕多!既然天晴了,還不趕緊上山?

同理伏羲預測明天天晴,但到了第二天下起了雨,人們也不會怪伏羲占卜錯了,而是想,一定是我們私下做的壞事被上天現了,下雨讓我們不能出海打漁,讓我們捱餓作為懲罰。

反正人之所以為人,一定曾做過壞事!總有一件壞事,可以對號入座,足以解釋上天懲罰的理由。

話說回來,人們是什麼時候開始,不把《易經》當作占卜用書呢?是從孔子讀懂《易經》後,寫出了《十翼》開始的。

孔子很遲才讀《易經》,但當他讀完後,讚歎地說“朝聞道,夕可死矣”。

在前邊我們曾講過,這句“朝聞道,夕可死矣”的意思不是指朝聽聞了道理,晚上可以死了的意思,而是指讀懂《易經》後,人宛如重生一樣。

荀子和孔子觀點都是一致的,就是指未讀懂《易經》前,人不夠自信,感覺欠缺力量,必須靠一些心理暗示來安慰自己忐忑的心情;事實上,即使占卜出來一個確定的卦象,其實自己內心也並不確定,說到底,還不是自己沒有自信嗎?

荀子和孔子認為,當你真正讀懂了《易經》中的道理時,就知道天道是什麼,人應該遵循怎樣的自然規律,遵循了,自然逢事必吉;人靠的不是鬼神,靠的其實是自己。

所以孔子教導我們說,要“敬鬼神而遠之”,就是說鬼神當然要尊重,但是要和他們保持一定的距離。

瑤瑤,懂了麼?

我正聽得入神,老道長又問我了!

我這次不再心虛了,我站起來說:道長,我懂了。人學習《易經》,是為明白道理;明白了道理,待人處事懂節制、識收斂,自然凡事必吉。人始終還是要靠自己,而不是靠冥冥中的神明。

老道長點頭稱讚說:善哉!善哉!孺子可教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