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同頻共振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尋獲了八十錠金元寶,放在現代相當於一億元人民幣。

在明代,這筆鉅額財富可以購買公斤大米,現代的95公斤約等於明代的一石,那麼公斤米就是4ooo石米。

這是什麼概念?

明代的普通人,一年的生活費用只需一兩半的銀子。

銀一兩折米2石,銀一兩半折米3石,即一年的生活費用摺合大米3石。

這筆鉅款足夠明代供1333人一年躺平不工作。

當然,凌家族人得此意外之財,絕對不會因此躺平。

上回講到老道長留了三叔、凌軒和我在方丈房間裡,告訴了兩位那封信的內容,並告知他們,我是未來過來的人。

但是無論三叔還是凌軒,都不太明白得了“未來”這個名詞的意思。

沒問題,反正不論人們明不明白,我都在這裡。

老道長為什麼那麼著急與我們一起進入秘道?

一是最熟悉秘道的蕭遙劍快要跟隨凌家一起出了;

二是知道松穀草堂在若干年之後會被山洪沖毀。

老道長和我都深知,目前我們看到的松穀草堂非我們在現代看到的松穀草堂。

松穀草堂是松穀道人張尹甫於宋代寶佑年間,即公元1253年至1259年,在黃山北部的疊嶂峰下,自建松穀草堂修行。

我和老道長在明代洪武21年,即公元1389年,看到的松穀草堂,還是松穀道人在宋代花了七年時間建立起來的松穀道院。

之後,某年,疊嶂峰下的松穀道院就被山洪沖毀殆盡。

直到明朝宣德年間,即公元1426年至1435年,溝村的李德莊、譚福祖、黃聰興募資在芙蓉峰下重建松穀草堂,並改名為松谷庵。

後來到了明嘉靖十八年,即1539年,松谷庵又被山洪沖毀。

六年後,在松谷庵原址上重建一寺,即現代時能看到的松谷寺。

現代的松谷寺,就不可能有方丈房間的秘道入口了。

如果不及時把寶藏挖出來,可能就會被山洪帶下來的泥石流掩埋於歲月中了。

我勸老道長跟隨我們入滇,但是老道長說年已老邁,怕肉體難以承受得住入滇的艱苦旅程。

各有渡口,各有歸舟。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和歸宿。

這本是沒有什麼值得感慨的事情。

其實找到寶藏後,老道長和我看到那封信後,心裡是明白:這筆鉅額的財富與我現代失蹤的父母有關,而且他們還知道我在明代生在凌家,名字叫凌瑤。

這腦洞太大,三叔和凌軒根本不可能理解得了!

老道長和我,就輕描淡寫地一筆帶過不再提了。

三叔和凌軒此時還在沉浸在天降橫財的震驚中,根本無暇顧及,這封信中為何有人稱我為“凌瑤愛女”!

反正他們知道這筆巨財與我有關,因為我,凌家才得到此筆鉅額贈予。

我告訴老道長,昨天我們在秘道里看到的神奇山坑,有許多可能是史前遺留的植物,應該下去看看。

老道長告訴我:黃山在75oo萬年前,就有恐龍出沒。

老道長說黃山曾有恐龍出沒的事情,我是知道的。

1995年,在黃山至銅陵的黃銅公路建設中,黃山地區的廣陽鄉黃土嶺地段,就現了扁圓形和橄欖形兩種形狀的恐龍蛋化石群,專家說這批恐龍蛋化石,屬於恐龍中鴨嘴龍類的蛋化石。

三叔跟凌軒聽到我倆的對話,他們只對“神奇山坑”感興趣;對於他們無法理解的恐龍,他們就像不同頻一樣,接收不到這些理解不了的詞語資訊。

有時候,人就是這樣奇怪,即使是一起聽同樣的話,每一個人接收到的資訊都不會相同。

類似現代科學上講的電磁波,只有具備相同的頻率,才能接收到相同的資訊;否則可能聽到的只是嘈雜聲。

如果用於人類思想上,可以解釋為:人之間,只有思想、意識、行為在同一水平維度,方能順暢溝通。

在現代網路語言中,經常聽到“降維打擊”這個詞語。

其實“降維”未必就是打擊,更多的是,高維度的人,為了低維度的人明白一件事,必須多此一舉。

許多時候,人們形容智商不在同一層面的人之間的溝通,特別是相對於高維度向低維度的人的輸出,就稱為降維。

就是高層次的人,要“降維”,才可能讓低層次的人明白他們要講的事情。

能順利溝通,在現代叫“同頻共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