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簾風月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解釋了凌家族人從休寧出,到達了江西婺源的江嶺。

在江嶺的小鎮上,凌家族人入住客棧,品嚐了婺源當地的特色美食。

飯後,天色還早,長輩們回客棧休息,我們一群年輕子弟就決定在小鎮上走一走。

客棧老闆熱情地叫來自己的兒子給我們帶路,老闆說,半山的地方,有一個小平臺,可以一覽江嶺全景。

江嶺,是在群山環抱之中的山谷,一條東西走向的河流蜿蜒流過,白牆黑瓦的徽派建築,比鄰建在小河北岸山坡上,掩映在紅紅的楓樹中。

我們在客棧老闆兒子的帶領下,走在通往後山的石板道上。

石板路在白牆黑瓦的房屋之間蜿蜒而上,平整乾淨的石板,層層向上,每上一段或轉角處,巧妙地有一平臺,就是一戶人家的門口,門口對面一般會有這戶人家的泥徹的小柴房,用於放農具和柴火。

柴房旁邊,多種有柿樹和楓樹。

這個時候的柿樹,樹葉掉光了,樹上吊著紅紅的柿子;而楓樹,樹葉還很茂密,紅色、黃色、綠色的葉子都有。

東坡先生曾說過: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紅橘綠時。

婺源的秋天,很好地演繹了這個時節的顏色。

向上走了一段石板路後,就是山坡。

山坡有不規則的梯田,種滿了金黃的玉米,現在快到收成的日子了,大大的玉米,還是很吸引人的。

明代的梯田,算不上真正的梯田,只是村民依山勢,在石頭中找土,再用石頭圍成一圈,小心地護著珍貴的泥土。這個時候,只是農民自地充分利用自然環境條件而建成。

在現代我看到的梯田,是透過統一的審美規劃;哪塊地要種什麼,都象經過事前設計,否則配色不可能那麼絢麗多彩。

現代的江嶺,人們無論什麼季節來到,從高處、遠處望下來時,一幅幅的黃黃綠綠,足以震撼人們的靈魂。

我們走上半山平臺時,正好是太陽下山的時候。

我們站在平臺上,眼前景觀一覽無餘。

後邊是北面,山坡上都是半黃半綠的野草;前邊是南面,連綿的玉米地下面就是白牆黑瓦的連片房屋;西面,有一條寬闊的河流從兩山之間流入,旁邊的兩山,像是兩隻張開的翅膀一樣;東邊,河流從那裡收窄而出;河流在山谷內形成一個小湖,雲氣升騰,滋養著山谷裡的一切。

江嶺,也是一個風水聚財局。

紅彤彤的落日,從像張開翅膀一樣的兩山之間,緩緩下沉;西邊晚霞滿天,東邊天空蔚藍;落日的餘暉,在碧藍鮮綠的河流上,投下一道長長紅色的影子。

太陽下山後,山風吹在身上很涼,凌軒把他的背心脫下來,披在我的身上;他的背心到了我的身上,成了大衣,很暖和!

大哥哥就是細心。

剛落日,天色還有點亮光,我們怕等會天黑後,石級難行,就趕緊下山。

回到客棧,天已全黑了。

想起來,客棧老闆真是細心,要不是老闆兒子帶路,我們在石板山道中左轉右轉,天又黑,路旁無燈光,我們真的會迷路的。

我們回到客棧,洗洗就入睡了,明早還要趕路呢!

半夜的時候,我被聲音驚醒,睜眼爬了起來一看,原來晚上的秋風有點猛,把窗上的竹簾吹得啪啪亂響,凌軒起來放下簾子。

房間很長,窗欞上掛著幾個簾子,凌軒一個接著一個地它解結放下來,我看見未來得及放下的窗外,有一道亮光。

凌軒回頭看見我坐了起來,就過來抱起我,一同走到窗邊。

我們房間的窗朝東,定神一看,原來是從東邊山坳升起一彎下弦月,掛在光禿禿的柿樹枝頭,在秋夜深藍色的天空中,格外皎潔。

故鄉的月亮,特別明亮!

照進了離鄉之人的內心深處。

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此時大概晚上11點左右,只見窗外的地面上,泛起了一層薄薄的秋霧,遊走在楓林中;楓樹頂那些紅黃綠的葉片,沾了月亮的光,被秋風一吹,嘩啦地閃動著,彷彿在訴說著什麼離愁別緒。

此情此景,如夢如幻,只在夢中見。

正是:

山高天遠煙水寒 ,相思楓葉丹。

菊花開,菊花殘,

一簾風月閒。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