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抄家恩典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從鞋山回到客棧,恰好遇到父親與朋友在聚舊,我和凌軒就陪坐在一旁。

父親的朋友,我們稱之為陳伯,是安徽鳳陽人。

陳伯跟我們聊起了他的同鄉:臨江侯和杞國公陳德在鄱陽湖功成名就的往事,說起杞國公的兒子英年早逝後,由孫子陳子善繼承臨江侯的爵位。

我心裡一盤算,按照史書記載,公元139o年,臨江侯一族將被朱元璋舉族抄家,卻只是因一件極為詭秘的往事。

這件往事就是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o年的胡惟庸案,這可是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獄”。

前文我們曾講到,臨江侯陳德於洪武十一年,即公元1378年,舊傷復,在家鄉鳳陽去世;杞國公兒子陳鏞承襲臨江侯爵位,此時的少臨江侯陳鏞年紀不過是21歲。

在杞國公去世兩年後,洪武十三年,即公元138o年,胡惟庸案。

明太祖以“謀不軌”罪,誅了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時殺了幾個與胡惟庸走得較近的大臣;當時杞國公已仙逝,少臨江侯尚年青,羽翼未豐,根本引不起查案人員的注意。

所以洪武十三年的胡惟庸案,臨江侯的家族,不涉胡案。

到了洪武二十年,即公元1387年,陳鏞戰死沙場,其七歲的兒子陳子善繼承爵位。

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o年,胡惟庸案已過去1o年之久,錦衣衛竟然收到韓國公李善長的家奴舉報自己主人,說李善長與胡惟庸同屬“淮西派”,實是1o年前的漏網胡黨。

朱元璋不由分說,將李善長捉拿歸案。

李善長是開國六國公之一,居功甚高,曾獲明太祖頒了三個“免死金牌”,而且,李善長與明太祖,還是兒女親家,朱元璋將自己的女兒嫁了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祺。

朱元璋為表重視,親自提審李善長,李善長從衣袋中摸出“免死金牌”,自以為可以免死,誰知,朱元璋冷笑一聲說:你看清楚金牌背後。

李善長心一驚,把金牌反過來,當看到金光燦燦的“謀逆大罪除外”後,李善長就癱坐在地,不再言語。

李善長被滅了三族,李善長時年77歲,還有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被處死。

朱元璋當然會放過自己的女兒臨安公主,而臨安公主又與夫君感情良好,朱元璋再怎麼狠,也不會讓自己的女兒成為寡婦,所以李善長的兒子李祺和兒媳婦,以及兩個年幼的孫子,得以倖存。

說了那麼久,李善長當年是怎樣與胡惟庸勾連結黨?

其實,當年確有“淮西派”的小圈子,官場內不拉幫結派、不入小圈子,很容易被排擠,這確是事實;但是李善長貴為國公,又與皇帝是兒女親家,是皇親國戚,同時又有三塊“免死金牌”護身,按道理,根本不屑於參與胡惟庸造反一事。

但是,當年胡惟庸前往拉攏李善長時,李善長對朱元璋心中剛好有不滿的情緒,當時李善長就對胡惟庸講:我老了,幹不成什麼事,等我死後,你們隨便鬧!

李善長因與胡惟庸交情好,未及時將胡惟庸的反心上報朱元璋。

但是府中下人,在胡案前,卻頻頻見胡惟庸與李善長私聊,後該府中下人對李家心有不滿,剛好遇上胡案十週年,朝廷在昭告天下:務清胡黨,下人就因私怨,向錦衣衛告了李善長。

自己的親家對自己尚且如此!朱元璋只覺背後涼,下令徹查其他餘黨,對抓到的犯人嚴加用刑。

有人受不了嚴刑,又供出了早在1o年前,臨江侯陳德的兒子陳鏞,也是“淮西派”,與胡惟庸過往甚密!

此時已是公元139o年,陳鏞早於公元1387年戰死沙場,爵位已由其兒子陳子善繼承。

朱元璋看到供詞提及陳鏞在1o年前參與胡惟庸謀逆案,大驚大怒,不問具體,即下令將三代臨江侯的爵位廢掉,將陳家一族抄家。

時年十歲的陳子善悲憤交加,面見明太祖,說:我祖父曾為你擋九箭,我父親為國戰死沙場,為什麼為了一個莫須有,將我家族抄家?

太祖皇帝微笑著對陳子善說:我只是將你家族抄家,你還不快快多謝我?

朱元璋的意思是說:我已經很仁慈了,你的父親雖只是涉疑參與胡惟庸謀逆案,且早於兩年前已戰死沙場,死無對證;但是我只是抄沒陳氏家族的財產,沒有滅族,為陳德留下子孫後人,都算抵得上九箭之恩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抄家恩典”。

凌軒見我坐著神色沉重,一言不,知道我一定又是預知未來即將生的不好事情,就藉故說,有事要去見母親,就拉著我往房間裡走。

凌軒和我進了房間,關上門,就問我為何神色凝重?

我告訴凌軒,明年臨江侯陳鏞將涉胡案,陳氏家族財產一俱被抄沒。

凌軒聽後就嘆了一口氣說:你即使知道,也改變不了歷史。

我說:我知道,只是心裡憋得不舒服。

正是:

山一程,水一程,

走過人生悲歡離合;

夢一場,幻一場,

歷盡世間名利浮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