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鳳棲之地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人從安徽休寧出的第三十天下午,來到了蒲圻。

蒲圻是一個很大的範圍,雖然此地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但是名字起得生僻,讓人選擇性地迴避。

直到1998年,經過考察,證實此地就是三國時期歷史有名的赤壁之戰的關鍵地方,就正式更名為赤壁市,從此名聲大震,此是後話。

最早在鳳山監築城的是東吳,公元217年,孫權派呂蒙屯兵刀環口,當年在鳳山監建城,城牆以磚砌成,高一丈五尺,周長四百八十步,設四門,人稱“呂蒙城”。

呂蒙城東門臨雋水,即6水河;北門瀕長江,西門為護城河,即玉帶河;南門的玉帶河上有座橋。

到了唐朝時,才在此設縣城,即鳳山監。

在明朝洪武年間,我們來到蒲圻,尚有鳳山監。

鳳山監隨歲月流轉,分崩離析,到了現代,已無蹤影,該地僅餘一個叫6口,又名6溪口的古鎮。

古代的雋水河流入長江,恰遇長江在此繞彎,沖積而成沃土。

《水經注》有記載:江之右岸得蒲圻磯,即6口也。

這裡的江,指長江。就是說:在長江的右岸,沖積得到蒲圻磯,即是6口。

6口是後人們對蒲圻之地的泛稱,若要細分,長江的右岸,自上而下,先是蒲圻磯,再是鳳山監,然後是蒲圻洲。

蒲圻磯與鳳山監中間有條6水河,鳳山監與蒲圻洲中間有條玉帶河。

繞著鳳山監的6水河和玉帶河,均通往長江,許多往來的船隻就駛進內河,方便補給。

我們走在鳳山監城裡,現到了這裡,民風與前邊經過的古鎮,大不相同。

來來往往的除了商人外,更多是漁民和魚販,本地居民也多以漁為業,甚至空氣中瀰漫著一股魚的味道。

路上行人衣著樸素,行路匆忙,少有在街邊站立閒話之人。

這種情況,一直延至清代。

清代當地縣令張其維在其《6溪口》一詩中,寫道:

比屋萬家煙,魚鹽滿市廛。

可見清代時,鳳山監的居民人數已經有很多了,街市上多是以販魚和鹽為主業。

蒲圻之東北面與嘉魚縣連線。

傳說某皇帝來了嘉魚縣,吃過當地的魚後,連說:嘉魚、佳魚也!

鳳山監既為漁業監課之地,蒲圻自然也盛產佳魚。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蒲圻多魚,當地人自然把吃魚這件事,做到了極致。

像我們剛才下午吃的飯,單是魚的菜式,就有幾樣。

第一道菜是肉糕。

聽老闆說,肉糕是湖北咸寧一道名菜,宴席第一道菜必先上肉糕,本地人對它獨有情鍾,喜愛的程度甚至有“無糕不成席”的說法。

蒸熟的肉糕黃、白、綠三色相間,面上撒上一層蔥花,清香撲鼻;吃之,清香滑膩。

第二道菜是清蒸關刀魚,其肉質鮮嫩細膩,自帶一種清甜。

第三道菜是煎魚糕,外酥內嫩、柔滑綿軟,非常適合老人和小孩吃。

第四道菜是橫石扣肉。

聽老闆說,這道菜是通山橫石的一道名菜,亦是當地人宴席必吃的一道菜之一。

第五道菜是濃湯魚丸。

後來明世宗南巡,在嘉魚的簰洲吃過此道魚丸後,簰洲魚丸就成了貢品。

飯桌上還有一大碟麻花,老闆說,麻花可是這裡的特產,只有在這裡,才可以吃到這樣鬆脆香甜的麻花。

看,一席有幾道是以魚入菜,可見鳳山監真是名符其實的漁業監課。

古人常說,鳳凰不落無寶之地。

就是說,落鳳之地必有寶藏;鳳山監亦如是。

到了現代,人們在鳳山監所在的6口鎮,現黃金礦產十分豐富,到了遍地黃金的地步。

古人誠不欺我也!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