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安鄉漁鼓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一行人在從安徽休寧出的第三十九天,太陽近西的時候,來到天下有名的安逸之鄉的安鄉縣城。

我們找了大街旁的客棧住下,趁家人們整理行裝的時候,蕭遙劍抱著我,帶著一眾小弟,鑽進大街旁的小巷去遊玩。

安鄉地處交通要道,縣城內大街上人聲鼎沸,而大街兩旁的深深小巷裡,卻十分恬靜美好。

沿著小巷的青石板路,只見前邊一戶人家,外邊一圈是黃砂石牆,一座精緻的小門樓上,有一個匾額和兩個紅色的燈籠。

走近一看,匾額上書兩字“息機”。

蕭遙劍對我們說:這戶人家是退隱歸田的官宦人家呵!

一位小弟問:劍哥哥,你是怎麼知道的?

蕭遙劍說:看那個牌匾啊!息機,就是息機忘世的意思。

小弟追問道:息機忘世又是什麼意思呢?

蕭遙劍說:息機出自《楞嚴經》中一句:息機歸寂然,諸幻成無性。

我急了,搶著說:息機忘世,就是息滅機巧功利之心,開始與世無爭的生活。

蕭遙劍聽了就說:對,瑤瑤講得對!

小弟們聽了,不管懂與不懂都紛紛點頭。

我們站在門口說話的聲音,被園內的人聽到了,只見兩扇園門被拉開,從裡邊走出兩人,前邊一位身穿青布袍,應是院內的幫工,後邊是一位和藹的長者,只見他頭戴平定巾,身上穿著一襲黑布袍,衣長及腳,這就象現代人看到的道袍一樣,這是明代常見的庶民日常著裝。

明代人的衣著,從顏色可知道對方居於什麼階層。

就男子而言,普通人多穿青色,家貧者會穿白色,因為不用染色的衣最便宜;家中較富有的會穿黑色、深褐色。

長者微笑地看著我們說:想不到小小年紀竟然懂得如此道理。

蕭遙劍放下我,帶領著我們一起向長者作揖行禮。

長者看了十分喜歡!他問我們因何而來?來自何處?

蕭遙劍都一一作答。

長者聽了,輕輕點頭,微笑地說:小院內今晚請了漁鼓表演,如果你們有空的話,月上枝頭時,歡迎光臨。

我們聽了不禁喜出望外,連忙點頭多謝。

長者微笑著轉身入門,蕭遙劍記住小院門牌,記掛著今晚有戲看,就帶著我們返回客棧。

回到客棧,蕭遙劍將剛才的事告訴凌軒,凌軒聽了後,就帶著蕭遙劍到客棧前臺詢問客棧老闆。

客棧老闆聽了蕭遙劍的陳述後,說:你們說的那位長者是陳老爺,他以前曾當官,退隱回鄉多年,可能見你們遠道而來,剛好家裡請了漁鼓,就請你們一起觀看。

凌軒聽了,才放心下來,他吩咐蕭遙劍要等大家一起才前往,不能貿然帶著小弟們去。

我們知道晚上有節目,心早就不在飯桌上,這頓飯,都不記得吃了什麼東西。

吃完飯時,天色暗了下來,天空藍得通透,月亮從東邊升起,蕭遙劍心急地催凌軒他們一起去看漁鼓。

凌軒安排了家人後,帶上一眾兄弟,來到我們傍晚時經過的小院門前。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