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山無閒草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來到慈雲禪寺,原來這裡就是唐代著名高僧惟儼禪師住錫傳禪之地,是禪宗的重要祖庭,曹洞宗的法脈源頭。

帶領我們參觀寺廟的小和尚說,慈雲寺建於唐代,開山大師就是惟儼禪師;惟儼禪師在此弘法三十多年,信徒甚多,寺廟不斷擴建,最盛時,從山門到大雄寶殿距離,長達二里之遙,故慈雲寺又有“跑馬關山門”的傳說。

我們沿著中軸線,一直向大殿方向參觀。

歷世間滄桑,到了明代,慈雲寺雖然建築設施略顯陳舊,但是殿宇依然雄偉,佛殿、戲臺一應俱全,仍隱約可見全盛時的興旺景象。

當我們參觀完大殿後,就返回到我們住宿的小院落。

挑夫看見我們回來,就問我們:藥山寺好看吧?

我們奇怪了,反問他:什麼藥山寺,這不是慈雲寺麼?

挑夫笑著說:慈雲寺又叫藥山寺。我們都叫它藥山寺。

我覺得很奇怪,就說:這寺廟不在山上,為什麼被叫作藥山寺?

蕭遙劍聽了,話嘮症即被撩起,他搶著說:我聽說過世上有三大藥山,分別是太白山、長白山和熊山。太白山山高林密,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的玄德洞天,太白山的東邊就是老子講經的地方;太白山上無閒草,滿山遍野都是寶,認得作藥用,不識任枯凋。長白山在《山海經》中,被叫作不鹹山,即神仙山,在《契丹國志》說過,長白山在冷山東南千餘里,禽獸皆白。

蕭遙劍開啟了話匣子,一時三刻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我聽著他滔滔不絕地說得起勁,也是聽呆了!

熊山?我怎麼從來沒聽過呢?

蕭遙劍說的熊山,究竟是哪一座山呢?

我正在想著,聽到一個小弟插話說:劍哥哥,我知道長白山長人參!

蕭遙劍聽了說:對!長白山長人參!

蕭遙劍被打斷思路,一下子不記得自己講到哪裡了。

我有點急了,就對他說:熊山?這座山我怎麼從來未聽過呢?

蕭遙劍聽了就說:對了!《山海經》有云,又東一百五十里,曰熊山。有穴焉,熊之穴,恆出入神人,夏啟而冬閉。

我問道:那麼說來,熊山是在哪裡呢?

蕭遙劍說:熊山有帝,即炎帝神農氏。

我一聽,恍然大悟!

原來蕭遙劍所說的熊山,就是現代的湖北神農架!

為什麼古代的熊山後來定名為神農架?

傳說,炎帝神農氏在熊山上伐木建屋,剛建好屋架,就昇天成神;人們看見空空的屋架,就稱熊山為神農架。

挑夫在一旁,聽得雲裡霧裡,他看著我們說:為什麼慈雲寺被叫作藥山寺?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山谷的這條村,就叫作藥山村。

我們聽了,一時沉默了。

蕭遙劍不服氣地說:我剛提到的世上三大藥山,都是崇山峻嶺,山高林密,植被豐富,遍地都是藥材;這裡平原居多,周邊山不算縱深,為什麼也叫藥山?

挑夫看一看蕭遙劍,哈哈一笑說:大山有藥,小山也有藥!只是叫藥山,又不是叫藥王山。

蕭遙劍聽了,就有點急了,說:哎,看你說的?地名一定都有典故。這裡叫藥山一定有它的原因,可能是年代久矣,故事也失傳了。藥王可不是誰都敢起名的!只有唐代名醫孫思邈才可以叫藥王!孫思邈就是隱居在太白山中,一邊親自採藥,一邊收集民間秘方,研讀古代醫書,才寫出《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蕭遙劍急急如倒豆子似的一席話,挑夫聽了,也急了,就說:你我都是過路的!跟藥山、藥王較什麼勁呢?

周圍的我們聽了,都鬨笑起來!

蕭遙劍笑著說:對啊!我們都是過路人,跟地名較什麼勁呢?

蕭遙劍當然不肯善罷甘休,停止他的滔滔言。

他環視我們,接著說:藥王孫思邈活到一百多歲,無疾而終呢!你們知道藥王平時喜歡吃什麼嗎?

蕭遙劍此話一出,成功引起了挑夫的興趣,挑夫問蕭遙劍:你快說,藥王平時喜歡吃什麼?

蕭遙劍放緩了語氣說:藥王平時特別喜歡吃熟地,他把熟地當零食吃呢!

挑夫說:這麼神奇!我回家給老母親帶上一些熟地!

熟地,是一種常用中藥,又叫熟地黃,是由生地黃加工蒸曬而成。

這時,家人們已經煮好飯,可以開飯了!

我們把房間的小矮桌搬到院子的樹下,沒有那麼多椅子,就讓長輩坐椅子,我們後輩席地而坐。

在寺廟裡不能煮葷,寺廟僧人給了一些自種的青菜和自己磨製的豆腐,煮上一個青菜豆腐湯,再加上我們帶來的菜乾、鹹菜,拌著一些幹菇、豆乾一起炒,這頓飯吃得很香。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