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張若古城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這是我們凌家從安徽休寧出的第43天,來到了湖南常德古城。

今晚,我們將夜宿在這個湖西北重鎮。

常德古城,在西漢時被稱作武陵,是因為所在的地方,是位於湖南、湖北、重慶和貴州之間的武陵山脈地區。

歷史變遷,常德管轄的範圍也越來越大,曾成為州、司、路,後來,武陵變成常德屬下的一個小鎮。

常德自古以來,就是出入滇黔必經之地。

從常德,往西北,古時可通夜郎國、四川盤地,往西南,可達貴州、雲南;往東,可經洞庭湖入長江,直達中原核心腹地。

這也是為什麼當年明太祖建功立業,先取常德路的原因!

常德依山傍水,氣候溫和,讓許多人遷來此處後,就不想再離開,所以常德的居住人口十分多。

我們走在常德古城的街道上,可以看到不同民族不同的裝束,但是很奇怪,他們許多人都用西南官話溝通,而不是湘語;這個應該是跟中原南遷移民有關。

西南官話的代表,就是四川話。

我們從湖北公安上岸步行後,除了臨時僱請的挑行李的腳伕和轎伕外,遷徙的家族成員加上休寧家中的幫工傭人計有1o3人,加上要跟我們一起去白水河瀑布的船伕,就是1o4人。

之前走到鳳凰崗古鎮時,就有五名幫工決定留下居住,現在到了常德古城,也有數名幫工萌生了留下不想繼續前行的念頭。

這樣的長途遷徙,雖然不是後有追兵的亡命天涯,但是風餐露宿在所難免。

凌家世代從商,走南闖北已深入血脈,也幸得有足夠多的黃金,可以一路上無後顧之憂。

但是即使金錢無憂,攀山涉水的艱辛,只有身歷其中才可以感受。

對於幫工想留下不往前走的要求,凌家人是理解的。

三叔讓他們幾人如常跟我們一起住宿,讓他們仔細考慮清楚,如果明天決定留下,就送給他們足夠的安家費,讓他們在這裡生活。

果然,第二天,就有四名幫工提出留在常德城,不跟我們入滇,此是後話。

常德,是人口眾多的移民城市,其地方美食,也天南地北,應有盡有。

家中長輩知道有幫工要離隊,專程囑咐三叔安排晚飯要豐盛一點,以作告別。

畢竟是湖廣之地,在常德可以吃到許多關於鴨子的菜式,連續上了幾個,都是鴨肉。

我現這裡的牛肉粉特別好吃。

飯店老闆告訴我們:這牛肉粉是常德當地美食,叫津市牛肉粉。來常德,人們必須要吃這個!

還有一種叫石門五香丸的丸子,也是鮮香非常!

也怪不得四名幫工想要留下不走了,我們一入常德城,就能從城中川流不息的煙火中,感受到古城安居樂業的一面。

人往高處走。

有時候,人們走著走著,自認為已經找到心目中的理想之邦,也就希望停下漂泊的腳步。

常德古城,早在戰國時,秦國的蜀郡守張若在這裡築城管理,最初時,常德古城也不叫武陵,而是叫張若城。

說起這個張若,真猛人也!

張若在川蜀之地,為官三十餘年,先後輔佐了三代蜀侯公子通、蜀侯輝、公孫綰。

可能只有張若這樣的有才之士,人們才可以得知什麼叫作不動的官員,流水的蜀侯!

因為這三代蜀侯先後獲罪被殺,絲毫不影響張若做他的官職。

秦昭襄王殺死最後的公孫綰後,決定不再立蜀侯,而是設立蜀郡守一職,由張若治理蜀地。

張若能文能武,和平時能管理人民,戰時又能帶兵打仗。

張若為秦國攻城掠地,擴張領土,東征楚國,將巫郡和江南之地,成為秦國的黔中郡。

張若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他主持修築了成都城、郫城和臨邛城。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