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武陵擂茶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凌家從安徽休寧出的第43天,夜宿湖南常德古城。

一夜無夢,又到天明。

第二天,我們準備出時,聽凌軒說,昨天想留在常德古城的四名幫工,已決定留在這裡不跟我們繼續前行。

三叔送給他們足夠的安家費用,並告訴他們:日後先以客棧為通訊地點,待我們到了雲南安頓下來後,會寄信告訴他們我們的地址;有朝一日,他們如果想到雲南找我們,我們是歡迎他們的。

四個幫工十分感激,告別了我們,就與我們分開了。

這幾個幫工,雖然是在我們凌家做工很長一段時間了,但畢竟不是跟我們有血脈的親人,沒有義務跟著我們長途跋涉、舟車勞頓。

人各有志,不能勉強。

人生道路也是如此!

年輕時,很友好的朋友,志趣相投,互相鼓勵、共同進步;但是走著走著,際遇不同,感受各異,漸漸就疏遠了,到後來,天各一方,再見時,已不知從何說起了。

話說,我們剛離開的常德古城,就在武陵縣。

明朝時,武陵縣隸屬常德府管理。

常德府在元朝時叫常德路,屬湖廣行省;明太祖甲辰年,即公元1364年,改路為府,下轄四縣,分別為武陵、桃源、龍陽、沅江,府治在武陵縣,即我們昨晚住宿的古城內。

言歸正傳。

清晨,我們吃過早餐後,離開常德古城出,一行人浩浩蕩蕩地出了!

初冬的天氣,有點冷,田野裡,飄著薄霧,我們向著西北方向,在村道中行走。

在中午的時候,在沅江岸邊,找了一處開闊地,支起爐灶,生火煮飯。

我和蕭遙劍找了個地方,居高臨下地看著沅江,不一會兒,看見凌軒手持兩杯熱騰騰的茶水,向我們走了過來。

凌軒說:這是擂茶,趁熱飲,可以避疫。

我和蕭遙劍接過杯子,我喝了一口,是帶米糊似的湯水,聞起來象是炒米加上茶葉,但一入口,即被生薑的微辣刺激了味蕾,緊接著,感受到的是芝麻香味。

蕭遙劍問凌軒:這茶有什麼好處?

凌軒說:這茶叫武陵擂茶,是昨晚客棧老闆推薦的,說這種茶在此地流傳了兩千多年,當年馬援率兵南征,屯兵司馬錯城,軍營鬧瘟疫,忽有一白鬚老人至兵營奉上驗方,疫病計程車兵喝後得以痊癒,至老人化作一股清風,消失不見,人們方知是老人原來是仙人。客棧老闆說,入鄉隨俗,他囑咐我們多帶一點,在路上煮來喝,說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的功效!

凌軒看著我倆人喝光後,取回杯子。

中午吃飯時,我們除了吃到常德醬板鴨,還吃到一種叫“麻竦肉”的小吃。

“麻竦肉”其實跟肉一點關係都沒有,它就是豆腐皮,用油炸後,調味而成,味道微辣而鮮美,口感十分獨特。

下午的時候,迎著西邊的斜陽,看見遠遠的前方,似乎有一條溪水緩緩而來。

待我們走近時,才現這不是一條溪水,而是一個村莊。

一問腳伕,才知這條村叫藥王溪村。

我和蕭遙劍奇怪村的名字,腳伕說:相傳這裡曾經流傳瘟疫,死了許多人,後來,來了一位醫者,救了許多人,加上這條村,從遠處望過來,這象一條流溪蜿蜒而到,所以這條村叫做藥王溪村。

不得不說,這村名起得很好!

念古又惜今!

讓後人記住了瘟疫的歷史和救人的醫者,又將擬形在將村的形狀公之在村名上。

我們從藥王溪村的村名故事,也可以得知,湖廣河湖密佈,氣候溼熱,人很容易生病。

蕭遙劍對我說:還好我們有武陵擂茶。

不過,歲月流轉、世事滄桑,藥王溪村的地名到了現代,就已經不復使用了。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