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錯失

小說:大明危局 作者:老文說

楊榮和馬雲談完之後,有些無奈的回到太子身邊,小聲說道“太子殿下,漢王已經回到京中,正在將先帝的老臣邀約到金水橋邊集結,而東廠提督馬雲趁機要挾,如果太子殿下不按他們的要求重新定位東廠的名分,便要為漢王手中的偽詔作證。”

楊榮原先還生怕太子會勃然大怒和東廠鬧翻,卻不想,太子聽罷,只是淡淡的點頭說道“我這二弟倒也確實有些本事,在那重兵包圍之中仍能安然脫困,那幫老臣倒不足為懼,暫且攔住便是。只是那東廠究竟想要什麼?”

楊榮回道“其他一如先帝在時,另將其監察百官的職權正式公諸於眾。”太子點點頭“如此就能讓他們永遠閉嘴?”楊榮躬身道“只有等先過了這一關,再想辦法吧,為今之計,為防夜長夢多,還請殿下一切從簡,今日就奉陛下靈柩登基即位。”

太子面不改色,眼神卻變得凌厲起來,想了想,點點頭道“也好,那繁雜龐大的登基儀式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過程而已,那就辛苦輔大人了!”楊榮連忙施禮,退到了一邊,正好此時,大太監海山和海壽被請到了。

楊榮向馬雲點頭示意。馬雲會意,在兩人耳邊交代了兩句,對於馬雲來說,一切都不是問題,此時可以替太子作證,若是漢王真的翻盤,到時候也可以再替漢王作證,就說此時是被錦衣衛和青衣社脅迫的就行。

對於九兒帶回來漢王的承諾,馬雲其實很是震驚,漢王居然將最隱秘的秘密告訴了他,馬雲這才相信漢王是真的原意將自己和東廠當做心腹了,不由也在心中哀嘆,若是漢王在老皇帝離京時就如此表示,那有自己做內應,如今的局勢,可就不是現在的樣子了。

太子看看馬雲三人點點頭,又環視一遍眾人,這才緩緩說道“朝廷重臣基本都在此,對父皇殯天的情況也甚是關心,煩請馬督公和二位公公將當時的情形向諸位大人說說吧。”

馬雲向海山、海壽點頭示意後,上前說道“陛下在翠雲屯軍議時決定分兵撤軍,陛下帶騎兵一路,行進間便覺身體不豫,且病勢越來越沉重,至蒼崖戍時徹底病倒榻上,為防意外,大軍連夜趕到榆木川,陛下已昏迷不醒,我等正在焦急之時,七月十八那日,陛下卻突然醒來,要召見幾位大人和咱家,除了在外佈防的柳升將軍未及通知到,我四人均立刻前往陛下身邊,陛下在彌留之際口宣遺詔,由太子殿下即位!陛下交代完後事之後便龍馭賓天了,為防軍心不穩、邊關意外,幾位大人將陛下龍體密封,秘不喪到開平匯合大軍後便趕回京師,事情大致就是如此。”

太子點頭道“多謝馬督公,敢問海山海壽二位公公,你們貼身服侍父皇,事情是否就是如此?”海山、海壽抱拳施禮道“回太子殿下,馬督公所言完全屬實,當時除了我三人,還有英國公張輔和內閣輔楊大人,內閣大學士金大人一季兩位太醫在場,均可為證。”

太子點點頭道“好,此次東廠隨父皇北征,可謂功勞卓著,本宮甚感欣慰,此時方知父皇設立東廠的確用心良苦,本宮即位後,定視東廠為心腹臂膀,為朝廷監察百官,若有不2之臣,東廠可自行緝捕審訊,事後上報即可,還望東廠諸位繼續為國分憂。”

太子此言一出,楊榮等人俱是大驚,這監察百官就已經不得了了,這太子如今又親口承諾東廠對有嫌疑的官員可自行緝捕審訊,這還了得,楊榮有些驚愕的看看眼前這個忽然有些陌生的太子,這才現,原來自己一直是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太子應該是從來就沒有想過要裁撤東廠!

楊榮一時口中有些苦,對東廠的承諾是自己接下的,這朝廷文武百官一旦有怨言,特別是張輔等人回京後,自然便都是自己來承擔這罪過,本來,楊榮只是覺得自己的大局觀和對民間的體察不如楊寓,準備讓賢,而此時,楊榮是真的有些心灰意冷了。

東廠提督馬雲聽見太子不但當眾說出了對東廠的承諾還額外加了一條極大的職權,心中狂喜不已,這也是他一直想要而不得的啊,馬雲極力按捺住心中的激動,率東廠諸人一齊行禮道“多謝太子殿下的信任,東廠必竭盡所能誓死效力,雖肝腦塗地也在所不辭!”

太子伸手虛扶後,又轉向眾位大臣道“各位大人還有什麼疑惑的,就請問吧。”眾位大臣互相看看,都覺得沒什麼可問的了,太子看眾人都沒話說,點點頭看看楊榮道“既然如此,那這接下來的事,就交給輔大人了。”

楊榮本有些神思不屬,猛然聽到太子讓自己說話,這才驚醒過來,心中也是無奈,事已至此,就算知悉了太子為人又如何?自古以來又有幾個帝王沒有心機沒有手段?如今形勢緊迫,離天下大定只差最後一步,自己無論如何也要先將這一步走完才是。楊榮看看楊寓,只見他也是面色有些泛白,可依然眼神堅定的看著自己點點頭。

楊榮會意,向太子施了一禮,轉身向眾人道“諸位大人,現而今情勢不容樂觀,漠北未靖,漠南的額色庫也已經在集結大軍準備南下入侵,察合臺雖然表示臣服但一直蠢蠢欲動,帖木兒更是隨時都想侵入西域,還有南方本已歸入我大明的交趾三郡,那叛臣黎利還在作亂,而我大明境內也暗藏著諸多隱憂,此時的大明天下,真可謂危機四伏,陛下在時,這些宵小有所忌憚,不敢放肆,如今一旦聞聽陛下殯天,得悉我大明朝局不穩,這些宵小就勢必聞風而動!所以,當此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舉,擇吉日搞隆重的登基大典已不可能,為今之計,只有一切從簡,將陛下靈柩迎入宮中,我等今日便在大殿內扶持太子殿下奉先帝靈柩登基,明日便由新皇重開早朝,詔書昭告天下,大明朝局依然穩定,無懼任何挑釁,以讓各方宵小措手不及,不知諸位大人意下如何?”

眾位大臣聽完,一時面面相覷,開始小聲議論起來,畢竟,有些事情他們雖然不知道,但當前的情勢的確是危急萬分,不容有失。楊寓和蹇義交換了一下眼色,兩人一起上前行禮道“輔大人所言極是,當此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我等附議!”其他眾位大人一想了想,也躬身施禮道“我等也沒有異議。”

楊榮高聲道“好,那我等便分頭準備,一個時辰後,就在奉天殿行禮!還請呂尚書主持太子殿下登基儀式,”眾大臣應諾,紛紛而動。

~~~~~~~~~~~~~~~~~~

皇宮外,金幼孜府邸,漢王看著眼前這個和自己有著師徒之名,卻沒有師徒之情的垂垂老人,眼中滿是失望,最後仍是不甘心的問道“老師真的不願意幫我麼?”金幼孜斜靠在臥榻上,搖頭嘆息道“殿下,大勢已去,你還是回府靜待一切結束吧。”

漢王重重的嘆息一聲,蒙禹又猜對了,金幼孜真的是不會幫自己,這半個時辰的確是又白白浪費了,只好抱拳施禮道“那金閣老好好保重身體,本王在此宣佈,你我師徒之誼今日徹底斷絕,本王從今後所做的一切都與金閣老無關,這樣本王萬一獲罪,也不會連累了金閣老。”

漢王說罷再次深施一禮,轉身匆匆離去。金幼孜聽著漢王最後時刻還在為自己考慮,不由得也有些唏噓感慨,這漢王的確是賢王啊,看著漢王逐漸遠去的背影,不由得搖頭嘆息道“既生瑜何生亮,可惜啊,可惜了!”

金水橋邊,已經告老賦閒在家的文武老臣們已經6續達到,十幾位須或全白或花白的老人面色悲慼,有的已經痛哭不已,有的更直接跪在地上,面向宮門哀嚎,任憑隨從相勸也不聽。只是等了半天,也不見召集他們前來的漢王,於是紛紛圍住于謙詢問,于謙只能盡力安撫。

終於,只見幾騎快馬飛馳而來,仔細一看,為的正是漢王,于謙這才高聲說道道“諸位老前輩,漢王殿下到了。”諸位老臣這才一齊圍上來,漢王到了近前,翻身下馬,于謙迎了上去,小聲說道“殿下,能請來的文武老臣屬下都已經請來了。”

漢王環視了一眼眾老臣,點點頭說了句“辛苦了,你先回府去,給杜宇傳個信,若是明日一早還不見本王訊息,就帶人回樂安去,本王的妻兒,就託付給他了。”于謙抱拳道“訊息屬下一定帶到,但殿下吉人天相,自會有轉機的。”

漢王拍拍他的肩道“好,本王確實沒有看錯你,若是本王贏了,便讓你入朝為官。”于謙抱拳施禮道“屬下所作的一切,均是為了大明天下長治久安和殿下的知遇之恩,還請殿下千萬保重。”于謙說完便轉身離去。

漢王一時感佩,走到老臣中間,含著眼淚說道“諸位老人家,父皇想你們了,本王這就帶你們去見他老人家最後一面。”這些老臣也道“老臣也想念陛下啊,這離朝一別,不想竟天人永隔,能見陛下最後一面,老臣也就死無憾啦!”漢王高聲道“好,諸位老人家隨我來!”

漢王說罷昂跨過金水橋向宮門走去,守門的禁軍百戶連忙上前施禮道“漢王殿下,太子有令今日暫時封閉一切宮門,沒有詔令,不許開門。”

漢王高聲呵斥道“大膽,本王奉父皇遺命請老臣們入宮見他老人家最後一面,你膽敢阻攔?還不開門!否則休怪本王無情!”禁軍百戶為難的說道“殿下這是在為難小的啊,我們收到的可是死命,若有失職,是要軍法從事的。”

漢王微微點點頭,從懷中摸出遺詔,舉在手上道“本王軍旅出身,自不會為難奉令行事之人,可本王有父皇詔書在手,你就不算是失職了吧?”

守門百戶一看漢王手持詔書,哪裡敢要求檢查詔書內容,當下躬身道“原來漢王殿下是奉詔行事,那小的這就給殿下開門便是。”禁軍百戶說罷指揮禁軍開啟大門,漢王道一聲“多謝!”便率老臣直入皇宮。

此時的奉天殿,禮部尚書呂震已經將登基事宜基本準備停當,其他大臣們也都已經肅立等候,卻見太子府新任的太監總管率人進入奉天殿,高聲說道“太子殿下讓咱家來請殿中的大人們,先隨咱家去個地方,有事相商。”

眾大臣一時面面相覷,怎麼都這時候了,又要去別的地方再會商事務?太監總管等了片刻就再次高聲道“諸位大人,隨咱家走吧!“說罷轉身踽踽而去,眾位大臣無奈的搖搖頭,也只有默默跟上。

遠處,漢王帶領老臣們進了宮門一路行來,便見東廠的九兒迎了過來,漢王連忙兩步衝上問道“可是奉天殿?”九兒連忙說道“不是,他們知道殿下要來,為防意外,將地點改在了在仁德殿。”

漢王拍拍他的肩說道“你這又立下一大功,本王記著了。”漢王說罷,看看方位,領老臣向仁德殿繼續前行。一路到了仁德殿門外,隱約看到裡面確實很是熱鬧,有許多人在忙碌,漢王冷笑一聲,當下大聲道“眾位老人家,隨本王進去見父皇最後一面啊~~~”

漢王說罷便喊了一聲“父皇~~~!”就衝進了仁德殿,老臣們一起跟著進去,可走到殿中,漢王才覺不對,正在忙碌的,都是太監和翰林院的下級官員,也不見有靈柩,這些人只是在重新佈置新皇署理政務的地方,莫說是太子了,就是朝廷大員也是一個不見。

漢王這才暗道一聲不好,看來自己被東廠的九兒給騙了,連忙從旁邊抓過一個高品級的太監問道“太子呢?大臣們呢?父皇靈柩在何處?”太監被漢王突然的舉動嚇的不輕,連忙說道“回殿下的話,他們都在奉天殿都為太子殿下舉行登基儀式呢。”漢王大驚,手上加力問道“你說什麼?什麼登基儀式?”

被抓的太監吃痛不過,惶急的答道“老大人們商議說事急從權,一切從簡,今日此時就扶持太子殿下奉先帝靈柩登基即位!”漢王一聽此言,連忙轉身說道“諸位老人家,本王被剛才那東廠的太監騙了,父皇靈柩在奉天殿,諸位老人家隨我來。”

漢王說罷,轉身急急而去,可這些老人家畢竟年紀大了,體力不行不說,有些人腿腳已經不便,平時攙扶他們的隨從此時又不能一起進宮,他們只能互相攙扶著前行,自然走得很慢,漢王疾行一段,見老臣們沒有跟上,只得回身攙扶著腿腳最不好的那位一起行走。

等他們好不容易行到奉天殿時,果然見大殿門上簡單的佈置好了天地靈儀,漢王焦急的進入大殿,卻見大殿一切儀程已經佈置停當,可依然空空如也,只有幾個值守太監在裡面,漢王心中暗道不好,連忙上前抓住一個太監問道“他們人呢?”

太監被漢王猙獰的面貌嚇到了,連忙回到“會漢王殿下,兩刻多以前,所有的大臣們都被太子府的管事太監請走了,不知何時回來。”漢王聞言,頹然的鬆開了手,這皇宮這麼大,知道目的地都要走很久,現在突然又換了地方,短時間之內如何找得到,更別說還要帶著這樣一群明顯已經走不動的老人家。就算他現在撇下他們自己去找,等找到了,那一切從簡的登基儀式也早都結束了。

此時,漢王安插在宮裡的太監急匆匆趕來,向漢王說道“殿下怎麼不先來找小的啊,小的被困在宮中,好不容易才跑出來,可小的繞了一個大圈才找到殿下,他們如今正在仁智殿舉行登基儀式,殿下再不去就來不及了。”漢王聞言後,痛苦的閉上了眼睛,自己又錯信了東廠,錯失了最後的良機,現在就算趕去,也晚了。

一時間,懊悔,屈辱,不甘和失落和痛恨一齊湧上漢王心頭,他的身子也有些搖搖欲墜,他知道,這一刻,一切都晚了。

老臣們也現不對頭,圍上前問道“殿下,不是說帶我們見陛下最後一面嗎?陛下龍體到底在哪裡啊?”漢王心中悲痛,高聲吼道“父皇就在天上看著你們呢!父皇啊,兒臣來了,兒臣把對你忠心耿耿的老臣們也都帶來看你了!你看看我們吧!”

漢王說罷面向龍椅拜服於地,悄悄將手中的詔書藏進懷裡,這一刻,他的腦中只有蒙禹信中最後的那句話“若諸事不遂,殿下切記,讓自己活下去,便是第一要務!”漢王此時是真的已經悲痛不已,便再無顧忌的失聲慟哭哀嚎起來。

老臣們一看漢王忽然拜服於地聲淚俱下,先是一愣,繼而反應過來,一個個也都跟在漢王身後,面對龍椅拜服於地,大聲哭喊起來。大殿中的眾人也只能紛紛停了手,一個個隨著他們面向寶座拜服哭泣,奉天殿,也立刻就變成了哭祭老皇帝的靈堂。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本文為篇長曆史小說《大明危局》第三卷“清風絕塵”章節,如果覺得還不錯,敬請點選下方書名加入書架訂閱更新~~~~~~

喜歡大明危局請大家收藏大明危局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