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不可不知的中国5000年历史悬案(出版书) > 第10节(第1页)

第10节(第1页)

&esp;&esp;此时,李邈上书,援引历史上吕禄、霍光等人的例子,诋毁诸葛亮“身仗强兵,狼倾虎视”,说诸葛亮之及时死去使其“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暗指诸葛亮如果不死,早晚会图谋不轨。李邈所说或是其真实想法,或者是为了迎合刘禅。但是刘禅闻言大怒,将其下狱处死。这说明刘禅深知“君臣不和,必有内变”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时不清醒,内乱不可避免。

&esp;&esp;刘禅不仅对诸葛亮宽宏大量,对其他大臣也是如此。刘禅是中国历代帝王里,对大臣动刀较少的一个了,这点非常难得。

&esp;&esp;二、头脑清楚、知人善用。

&esp;&esp;司马懿率大军征伐辽东公孙渊。刘禅唯恐蒋琬犯诸葛亮的老毛病,专门下诏告诫蒋琬不要轻举妄行,“须吴举动,东西犄角,以乘其衅”。魏延造反,却诬奏杨仪造反。刘禅听完魏延表奏,马上提出疑问,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魏延被杀后,刘禅也没有对魏延一概否定,而是降旨曰:“既已名正其罪,仍念前功,赐棺椁葬之。”为了防止权臣权力太重,刘禅以费为尚书令和大将军,主管政务,以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两人的权力相互交叉、相互牵制,但又各有侧重。蒋琬死后,刘禅“乃自摄国事”,大权独揽,彻底解决了蜀国多年“事无巨细,咸决于丞相”的政局。

&esp;&esp;《魏略》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曹爽与司马懿争权被杀后,夏侯霸害怕受到株连而入蜀,刘禅亲自出迎。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为老将黄忠所杀,刘禅安抚前来投降的夏侯霸时,说:“你父亲的遇害,非我先人所为。”一语带过之后,套近乎说:“我的儿子还是你外甥哩!”原来,刘禅之妻乃张飞女,而张飞之妻又为夏侯渊的从妹,所以刘禅才这么说。之后,刘禅对夏侯霸“厚加爵宠”。刘禅对夏侯霸的这一套怀柔拉拢的手段,即使其父刘备在世,大概也不过如此,足见刘禅绝非平庸之辈。

&esp;&esp;从当时的历史情势来看,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动乱年头,能执政这么久,没有相当的才智是不行的。有人把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其实,诸葛亮死于公元234年,他死后,刘禅还做了29年的皇帝,很难说成是全凭诸葛亮的辅佐之功的。

&esp;&esp;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这个敏字可说明阿斗并非愚蠢之人,不然诸葛亮不是有心讽刺了?《晋书·李密传》中也记载,李密认为刘禅作为国君,可与春秋首霸齐桓公相比,齐桓公得管仲而成霸业,刘禅得诸葛亮而与强魏抗衡。裴松之也评价刘禅“后主之贤,于是乎不可及”。

&esp;&esp;当曹魏兵围成都之时,刘禅不战而降,这是刘禅最难以让人理解的。裴松之也就此事评论道:“方邓艾以万人入江油之危险,锺会以二十万众留剑阁而不得进,三军之士已饥,艾虽战胜克将,使刘禅数日不降,则二将之军难以反矣。故功业如此之难也。”

&esp;&esp;而对于刘禅的“乐不思蜀”,刘禅作为亡国之君,不仅自家生命,甚至包括蜀地百姓的幸福都掌握在人家手里。所以,刘禅必须装憨卖傻,处处隐藏自己才能,才能瞒天过海,养晦自保。《三国志集解》引于慎行的话说:“刘禅之对司马昭,未为失策也……教之,浅也。思蜀之心,昭之所不欲闻也……左右虽笑,不知禅之免死,正以是矣。”同样是投降后宣布退位的皇帝,刘禅得以做了八年的安乐公后寿终正寝,东吴的孙皓则被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赐毒酒杀了,这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的:“装傻装得好也是要靠才情的……这是一种和聪明人的艺术一样艰难的工作。”在刘禅表面的麻木和愚懦的背后,潜藏着过人的狡诈和机智。

&esp;&esp;曹操墓找到了,刘备墓在哪里呢?

&esp;&esp;曹操墓找到了,刘备墓在哪里呢?

&esp;&esp;2009年河南安阳疑似曹操墓的发现,吸引了全国人的眼球,随后,与他一同“煮酒论英雄”的刘备也“不甘寂寞”,众多专家学者开始讨论刘备死后的真正葬身之地,有人认为刘备葬于四川彭山牧马乡的莲花坝,有人认为刘备葬于重庆奉节,也有人认为刘备就葬于成都武侯祠的惠陵,众多说法纷纷扰扰、不一而足,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历史的真相?

&esp;&esp;据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刘备死后葬于惠陵,惠陵就位于今成都武侯祠。但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刘备死于农历的四月,对于四川来说,正是烈日炎炎、气温极高的夏天。当时的交通很不方便,从白帝城(今奉节)到成都全是逆流而上的水路和崎岖的山路,仅单程也得需要30多天时间。如果花这么长的时间把刘备的尸体运到成都,尸体很可能已经腐烂,也就是说诸葛亮根本不可能拉着臭气熏天的刘备尸体,经过长达30多天的跋涉,把刘备安葬在成都。惠陵并不是真的刘备墓,而只不过是纪念刘备的衣冠冢。

&esp;&esp;据此,有人认为真正的刘备墓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他们还提出了自己的理由:首先,从文史资料来看,有关牧马乡莲花坝有皇坟的文字史料,《彭山县志》载:“治北四十里莲花坝有皇陵,并传莲花坝有皇庄。墓依山势,封土呈覆斗形,传此为刘备坟。民国时期,有自称刘备后裔的刘冬冬在此结庐守墓,言留有刘氏族谱,此人已死,族谱难觅……”

&esp;&esp;从历史遗迹来看,在莲花村有一座神秘的大山丘,这座山丘朝向东南,正对府河、黄龙溪,占地100多亩,被当地人称为九片莲花花瓣的小山丘将皇墓环抱其中。古代风水先生还把这一带叫做“九龙回头望”。如此好的风水宝地除莲花村以外,在我国还有北京的十三陵,这种“九龙回头望”只有封建时期的帝王才能享用。据当地文管所提供的资料,皇墓垂直高21米,封土周长100余米。1995年4月,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测局605勘测队的红外检测结果显示,皇墓的顶部位于封土顶部下方50米,堆土下方建筑物面积约为30x35平方米,极有可能是巨大古墓。

&esp;&esp;现在的皇坟上,长满了各类杂草和茶树,被村民挖出来的墓砖四处散落,随处可见。墓顶侧,有几个六七米的盗洞,这些可能都是盗墓贼“光顾”后的痕迹。沿着洞口往下观察,全是一层三合土加一层黄泥土夯筑起来的,靠近皇坟的地方还曾发现一块数十吨重的灌县石。由于墓建筑中混合有石灰,所以在皇坟的半山腰以上,竟然看不到蚂蚁蚊虫之类的东西。

&esp;&esp;但这一观点也存在问题,那就是彭山牧马乡莲花村离成都骑马也就半天的时间,难道刘备的尸体运到莲花村就不会腐烂吗?再有,这座皇坟总面积达100多亩,全是由墓砖、墓墙、数十吨一块的灌县石和石灰、蛋清、黄泥混合夯筑成的,远看近观都像一座小山丘。按照当时的施工手段及进度,这些至少需要数十万民工苦干一个月以上,当时,哪来那么多石灰、蛋清?哪来那么多黄泥之类的东西?如此巨重的石头又是怎样从数百里之外的地方运到莲花村的?其三,彭山人称刘备墓在彭山牧马乡莲花村皇坟处,虽然历经盗墓贼频频光顾,但是为何至今未能有一件可以证明刘备墓在此的实物?

&esp;&esp;还有一种说法是,刘备死后,由于尸体运输困难,原地葬在了奉节。20世纪60年代奉节修县委办公楼时,曾在该处挖出一个大洞。县政府在修建出城公路时,也挖出一条1米宽的土槽,当时被文物界认为是刘备墓的墓道。1982年,安徽物理探测所应邀前往探测,发现夔州宾馆地下有18米深的空洞,并有金属反应,推测可能是金属随葬品或铁墓碑。在后来的多次探测中,均得出相同的报告。但是,历史史籍对此却没有记载,也没有其他佐证证明这或许存在的墓址就是刘备墓。

&esp;&esp;以上两种说法,都没有确切的证据,实际上,刘备墓最有可能就位于成都武侯祠里的惠陵,陈寿的记载最有可能是历史的真相。

&esp;&esp;首先,《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明确记载:刘备于章武三年(223年)夏四月癸巳(即四月二十四日)卒于永安(今奉节)后,“五月,梓宫自永安还成都,谥曰昭烈皇帝。秋八月,葬惠陵。”这是蜀汉朝廷要昭告天下的国家大事,也是新即位的后主刘禅所面临的第一件大事。先皇的葬礼不仅庄重严肃,还关乎到朝廷威信,刘禅和总揽国政的丞相诸葛亮不可能说假话,也毫无隐瞒事实的必要。

&esp;&esp;从陈寿的经历来看,他虽然在西晋时期写就《三国志》,但他生于蜀汉后期的蜀汉之地,熟悉蜀汉史事,没有任何理由隐瞒或歪曲事实。《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记吴皇后云:“延熙八年(245年),后薨,合葬惠陵。”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先主传》记载的可靠性。且没有任何一本正史的任何记载否认刘备的葬身之处。

&esp;&esp;再者,按照古代礼制,皇帝的陵墓均置于京城附近;即使君主卒于外地,遗体也要运回京城附近的陵墓安葬。刘备遗体运回成都,葬于惠陵,正是继承汉制的体现。如果将他葬于外地,不仅违背了帝王的葬制,而且破坏了汉朝“以孝治天下”的传统,不仅刘禅不能接受,其他臣子和举国臣民肯定也无法接受!

&esp;&esp;而对尸体防腐的怀疑则是低估了我们的老祖宗在遗体保存方面的高超技术。早在西周时期,古人就已解决了尸体保存的难题;秦汉以来,遗体保存完好者比比皆是,尽管古人保存遗体的具体方法我们尚不清楚,但资料的散失绝不等于这种技术不存在,铁的事实是谁也无法否认的。所谓“就近安葬”说,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完全是主观揣测,实在经不起推敲。

&esp;&esp;综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刘备墓就位于今成都的武侯祠。

&esp;&esp;古代著名的三个头盖骨,哪个最值钱?

&esp;&esp;古代著名的三个头盖骨,哪个最值钱?

&esp;&esp;对于人类的历史,仅1可通过历史记录得知,其余99就是考古研究的任务了。考古是现代人类了解古代人类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考古发掘,人类的历史进程才能被完好地连接、统一起来。而遗物为考古研究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这些遗物不仅包括死者留给后代的物品,还包括死者的随葬品甚至死者的遗骨。在中外历史上,就有三具非常著名的头盖骨,它们价值连城,却又带给我们扑朔迷离的故事。

&esp;&esp;依据这三具头盖骨的年代来分,它们分别是北京人头盖骨、玛雅文化中的水晶头骨以及最近被发现的疑似曹操的头盖骨。

&esp;&esp;1929年12月2日,我国著名的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带领考古发掘人员首次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发掘出北京猿人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时代距今50万年,而在此前,被普遍接受的最早化石记录是西欧的尼安德特人,距今不超过10万年。之后,裴文中和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又陆续发现了5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北京人”虽然不是最早的人类,但作为从猿到人的中间环节的代表,被称为“古人类全部历史中最有意义最动人的发现”,因此,“北京人头盖骨”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但是,也正由于这样,它也成为一些投机商和帝国主义者所觊觎的对象。裴文中等发掘出来的5个北京人头盖骨和一批化石,在抗日战争期间竟然奇怪地“失踪”了。至今下落不明。

&esp;&esp;而在遥远的墨西哥,科学家在中美洲的贝利兹的玛雅遗迹中发现了水晶骷髅。这个水晶骷髅属于1000年前的玛雅文化时期,大小几乎和人类的骷髅相同。经过检测,这个水晶头骨没有任何使用现代工具所遗留下来的加工痕迹,是完全的手工制品。科学家们曾把水晶头骨和真正的人类头骨作了比较,发现除了眼部特征稍稍偏于人类的正常范围以外,其他参数都与真正的人类头骨相差无几。我们知道,近代光学产生于17世纪,而人类准确地认识自己的骨骼结构更是18世纪解剖学兴起以后的事。这个水晶头颅却是在非常了解人体骨骼构造和光学原理的基础上雕刻成的,另外,水晶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而1000多年前的玛雅人又是使用的什么工具呢?另外,这种纯净透明的水晶虽然硬度很高,但质地却脆而易碎,科学家们推断:要想在数千年前把它制作出来的话,只可能是用极细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从一块大水晶石上打磨下来,而且制作者要一天24小时不停地打磨300年,才能完成这样一件旷世杰作。

&esp;&esp;关于玛雅水晶头骨,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有着一个古老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能说话,会唱歌。这些水晶头骨里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根据传说,人们必须在2012年12月21日之前找到全部头骨。那一天是已经循环了5126年的玛雅历法的终结。除非13个头骨聚集在一起并按正确的位置摆放,否则地球将飞离轴心。只有那样做,头骨的超自然力量才能挽救地球。

&esp;&esp;抛开神秘消失的北京人头盖骨和神秘存在的玛雅水晶头骨。最近,还有一个头盖骨引起了中国人的极大关注,那就是疑似曹操头盖骨的出现!

&esp;&esp;曹操是一个中国人人尽皆知的历史人物,他生于公元155年,死于公元220年,是我国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由于在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中,曹操大多以奸雄的面貌出现,民间传言,曹操为了防止自己的坟墓被盗,他在生前就做了周密的安排,出殡那天,72具棺木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抬出,葬入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内,真假难辨。

&esp;&esp;但是,在2009年却有众多专家学者号称发现了曹操墓,曹操的尸骨就在墓中。这座墓位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之所以说这座墓就是曹操的墓葬,证据如下:首先,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称;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墓“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

&esp;&esp;其次,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esp;&esp;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完全一致。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等文献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1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esp;&esp;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遗令》,要求“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戴之物。

&esp;&esp;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晋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正是曹操下葬时的称谓。于是,将这一墓葬基本认定为魏武王曹操高陵。

&esp;&esp;在墓室清理过程中,考古专家还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经初步鉴定为一男两女3个个体,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专家推断,这很可能是曹操的遗骨。为了确认此墓主人的身份,有专家还建议去曹操的老家取曹氏先祖的dna与这具遗骨进行比对。看来,此墓中的头盖骨对墓主人身份的确定作用极大。

&esp;&esp;上面所讲的这三个头盖骨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是因为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至于将来有没有更多的有价值的头盖骨出现,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

&esp;&esp;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酒鬼?

&esp;&esp;谁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酒鬼?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