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乐文小说中文>1937年的日子 > 第30章 青霉素的金色粉末根据地的造血机(第2页)

第30章 青霉素的金色粉末根据地的造血机(第2页)

“但提纯太难了。”李明远实话实说,“现在每天只能出这么一小瓶,纯度还不稳定,而且……”他顿了顿,“得有靠谱的渠道,不然会被鬼子或特务盯上。”

“渠道的事你不用愁。”周部长笑了,“总部有秘密交通线,能联系到上海、香港的爱国商人,他们愿意帮咱们带货。关键是你这边,能不能把产量提上去,把纯度稳定下来。”

李明远走到墙角,掀开一块布,露出后面的装置:几个更大的玻璃培养罐,连着用旧钢管改装的管道,还有台手动的萃取器——这是他连夜画图纸,让工人们赶制的“青霉素生产线”雏形。

“我打算这么改。”他指着图纸,“用玉米浆代替黄豆芽培养基,产量能提三倍;做个多层过滤装置,用活性炭吸附杂质,纯度能稳定在七成以上;再培训几个工人专门负责接种、提纯,每天至少能出五瓶。”

周部长越看越高兴,拍着他的肩膀:“好小子,有你的!总部给你拨钱,再调两个学化学的大学生来,给你当助手。需要什么设备,尽管列单子,就算是扒鬼子的仓库,也得给你弄来!”

消息传开后,山洞工厂立刻多了个“青霉素车间”,用厚布帘隔成独立区域,里面的工人都戴着口罩手套,穿着消毒过的白大褂,像群奇怪的“医生”。王师傅的铁匠班也忙起来,他们用黄铜打造精密的过滤漏斗,用不锈钢做培养罐,连焊点都磨得光溜溜的,生怕有杂质污染菌种。

第一批量产的青霉素装在棕色小玻璃瓶里,贴上简陋的标签:“狼牙牌,盘尼西林,每瓶含o万单位”。周部长派人来取货时,特意带来了上海的回信,说爱国商人愿意用每瓶两盎司黄金的价格收购,还附了张清单——上面列着根据地急需的车床、电机、甚至还有一套完整的纺织机图纸。

“你看,”周部长把清单递给李明远,“这才是真正的‘以药养厂’。有了这些设备,你的兵工厂能造更厉害的武器,纺织厂能让乡亲们穿上新衣服,粮食加工厂能让大家吃饱饭……”

李明远看着清单上的“德国产精密车床”,又看了看车间里忙碌的工人,突然觉得那淡黄色的粉末,真的像黄金一样,在照亮根据地的路。

三、暗线与明路,药粉里的山河

青霉素的生意做得极隐秘。每批药都由秘密交通员藏在夹层木箱里,混在茶叶、丝绸等货物中运出根据地,再通过香港的中转站,卖给那些急需抗生素的富商、医院,甚至有一部分通过特殊渠道,送到了国军的前线医院——必经在抗日战场上,伤员的命部分阵营。

第一次收到黄金时,整个山洞工厂都沸腾了。二十块沉甸甸的金条被周部长亲自送来,放在铁皮箱里,反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这些金子,一半换设备,一半换原材料。”周部长当场拍板,“明远,你说先添什么?”

“先买两台精密车床。”李明远毫不犹豫,“能加工炮管膛线,狼牙炮的精度能再提三成。再买些化学试剂,青霉素的提纯还能优化。”

他顿了顿,补充道:“剩下的,给纺织厂买台纺纱机样机,我看能不能仿造。”

金条很快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设备。当那两台德国车床运进山洞时,机械师老张摸着冰凉的导轨,眼泪都掉了下来:“这辈子……还能摸到这么好的家伙!”

有了新设备,兵工车间的效率翻倍,改良型步枪的射程提高到五百米,狼牙炮的炮弹也装上了更稳定的尾翼,连手榴弹的引信都精确到了秒。青霉素车间的产量也越来越稳定,从每天五瓶涨到二十瓶,除了换设备,还换回了大量药品、布匹和粮食。

村里的张婶拿到新织的粗布时,摸着布料直念叨:“这布真结实,比以前的粗麻布好穿多了,听说……是用那‘救命粉’换的?”

孩子们也有了新衣服,胸前印着小小的五角星,跑在田埂上,像一串移动的星星。

但危险也如影随形。日军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加强了对交通线的盘查,几次差点截到运药的箱子。有一次,交通员为了掩护药品,硬是抱着木箱滚下了山崖,摔断了腿,却死死护住箱子,没让药瓶碎一瓶。

李明远听说后,沉默了很久,在青霉素车间的墙上贴了张纸条:“每一瓶药,都连着人命。”

他开始研究更隐蔽的运输方法,把青霉素制成药片(虽然口服效果差些,但更易携带),还在药瓶外面裹上蜡,就算落水也不怕。同时,他加快了仿制纺纱机、抽水机的进度——他知道,光靠卖药不是长久之计,必须让根据地的产业真正立起来,才能彻底摆脱被动。

这天,周部长又带来了好消息:“上海的商人说,国外有人想跟咱们长期合作,用设备换青霉素,还愿意派工程师来指导。”

李明远却摇了摇头:“工程师可以来,但核心技术得自己掌握。设备能买一时,买不了一世。”

他领着周部长看新造的“青霉素半自动生产线”,里面有不少零件是工人们用废铁敲出来的,却照样能稳定运行。“您看,这萃取罐是用炮弹壳改的,过滤膜是用桑蚕丝做的,咱们自己能造的,就绝不依赖别人。”

周部长看着他眼里的光,突然明白,这穿越而来的年轻人,带过来的不只是图纸和技术,更是一种底气——一种相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底气。

傍晚的阳光透过山洞的缝隙照进来,落在青霉素车间的玻璃瓶上,那些淡黄色的粉末在光线下流转,像撒了一把碎金。车间外,新到的车床正在运转,出平稳的嗡鸣;远处的田埂上,孩子们在试用新造的抽水机,水流“哗哗”地灌进稻田,惊起一串白鹭。

李明远望着这一切,突然觉得,自己穿越到这个时代,或许不只是为了打仗,更是为了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种下点什么——种出能救命的药,种出能产粮的田,种出能造枪炮也能造纺车的工厂,种出一个不用再靠“黄金粉末”换生存的未来。

而那些装在小瓶里的青霉素,此刻更像一颗颗种子,在根据地的土壤里扎了根,正悄悄芽。

喜欢年的日子请大家收藏:dududu年的日子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