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國政兩權方生變(一)

小說:表同作用 作者:平老爺

【最近家中事情繁多,更新會比較慢,求票】

“小平快嚐嚐這羊肉味道可好。”

“好吃……”

王星平報以勉強的微笑,自家這個姐姐什麼都好,就是對自己未免好過頭了一點,照這樣吃下去,自己這身肉恐怕就真要橫著走了。

“這可是我一大早就讓王媽和蘭兒一起去鳳凰門外川道拐的邵家買來的,這一回卻都是從貴州老家來的黑山羊。”

蘭兒便是衛芄蘭,自從被王若曦帶來重慶家中調教了一番,如今已經是大方了不少,身上的傷也好得差不多了。王若曦覺得弟弟對這女子有意,便一直好生相待,衛芄蘭也不再沉默寡言,想必是已經恢復了過來,如今就暫在蹇家跟著王媽做事,王若曦倒是想著這少女今後最好還是跟著伺候弟弟,畢竟弟弟對她算是救命之恩,想來她對王星平也不會有差。

羊肉用紅姜浸泡後再以花椒等香料包裹醃製,待入味後下鍋以甜酒釀等煮熟,吃時再以小刀片薄,這是上次無意聽到弟弟與丈夫提起的古書上的做法。若單論味道也自不差,只是王星平的前世吃過了世界各地的風味,雖然那些都是工業合成的調味,但比起這隻有花椒、姜、蔥之類的‘美食’就未免顯得過於單薄了些,只能說還過得去,再說他也不喜食麻,來到這一世以來飲食也就只重衛生乾淨,於口味上卻從來沒有多少挑剔。

但卻挨不過姐姐如此熱情,這些時日,新鮮的盧橘【注枇杷】從上市吃到了下市,接著又是楊梅、蜜瓜,自從現弟弟喜歡上了水果,這時鮮的果子就沒有斷過,也就是因為姐夫寵著姐姐,而一家人因為經商的緣故宅子買在城外碼頭邊沒有與蹇守智父母同住,不然被公婆瞧見,少不得又要生些齟齬。

轉眼就快進了伏末,王星平尚記得出門時才剛過了清明,時間一晃已是兩個多月過去,自己在這重慶府也已經待了一個月了。

現如今,對於腳下這座重慶城的熟悉王星平可謂比自己的姐姐還要更多幾分。

自別了許成名父子和喇嘛一行,王星平便先去了合江,在那裡仔細調查了蜀中鹽市一番後又繼續順江而下。途徑江津和佛圖關,在夏至的後一天抵達的重慶。

尚記得那一天是五月二十一,按西曆來算是6月23日,當時走的正是鳳凰門外的碼頭上岸,從敘州、遵義兩地甚至貴州運來的牛羊也全是從那裡源源不斷的上岸後被送到重慶城南的各處屠宰場,是以王若曦提起這羊肉的來歷,王星平對此尚有印象。

但蹇家的宅子卻在城東的東水門外碼頭旁,商人的家宅為了便於貿易很少有置辦在城裡的,那裡到了日暮就要關閉城門,稍微大些的商人往往夜中還要宴客談事,故而頗為不便,所以自從分家以後蹇守智的父親便搬離了城中的蹇家橋,如今蹇家的大半家業都在嘉陵江北,只有蹇守智為了照顧家中生意才又在城南的這處碼頭邊置下了宅子。

王若曦疼愛弟弟,王星平來此一月,除了出去拜師訪友被留了飯外,每日在家都是竭誠供應,但他這個姐姐對弟弟的種種行事還是頗多不解。

前幾天,王星平專門跑到城北臨江門外的太平橋上去守著進出碼頭的糞船看了半日,那還可說是憂心家中田莊的農事。

但昨天弟弟居然又跑到城西的通遠門去守在甕城看了半日出殯,也不嫌晦氣。

他這個弟弟自從糟了年前的一場大難,行事也越的讓人看不懂了,王若曦生怕是弟弟受了什麼刺激壞了心智,這才整日裡將他照顧得周到。

然而不光行為讓人難以琢磨,弟弟在飲食上也講究了起來,倒不是要吃什麼山珍海味,而是對生鮮的食物敬謝不敏,要知道在貴州老家時,弟弟對這些當地的菜餚可是喜歡得很的。上一回吃魚鮓【西南地區一種生醃的魚】,弟弟居然一本正經的勸王若曦道要少吃,而且不光連魚鮓,連用豬油和茱萸混在一起製作的熟油也說要少吃,說是於養生不利,小小的年紀說話卻像是七老八十的學究一樣。

但弟弟於學業上的精進卻是讓王若曦歡喜,姐夫也對這個小舅子喜歡得不得了,上回姐姐聽蹇守智說起王星平,說這個弟弟年紀雖小,但卻是見識廣博,天下事說起來頭頭是道,於經商之道上給了自己頗多啟。而且這弟弟聰慧異常,雖然不熟經典,但只要有個三五年時間在書院中將基礎打牢,相信將來是足以光耀門庭的,至少像已故的岳父一樣得個舉人功名應該不成問題,這話讓王若曦很是高興。

過了中午,又有人來相請,今天依然是葉奉直,自到了重慶便要屬這一位與王星平交往密切。

葉老爺名聯芳,是許成名的岳丈,致仕前官拜北京刑部雲南清吏司員外郎,因為去年是三年一次的朝覲考察之年,本已年近七旬的葉聯芳便被多留了一年,為此朝廷又多封了個奉直大夫的散官以作旌表。

明季所謂朝覲考察是太祖皇帝以來的定製,每逢三年一次,地方官員都要上京朝覲,由吏部考功清吏司會同都察院一起對全國各州府官員進行考核評定,考察結果將決定官員的升遷或是罷黜。大抵每逢辰、戌、醜、未年的考察從當年正月開始依序進行,全國各州縣的數千正任官員都要上京接受堂審,雖然考察官員都是吏部和都察院的事情,但涉及到地方臣工的考語不光是布政司一家要做,按察司的揭帖也一樣是重要的參考,到了中央就是刑部的事情,故而原本去年就打算要致仕歸鄉的葉老爺便又耽擱了一年。

葉老爺的上一任官正好是合州知州兼管巴縣事,巴縣是重慶府的附郭縣,縣治就在府城內西面,雖然在此地任官已是近十年前的事情,但好在葉老爺無論在合州和巴縣,還是更早一任的長壽縣,都是以官聲公明廉恕著稱,在這重慶城中也頗有些人脈。

而且許成名的這位岳丈祖籍也是貴州普安,這一回歸鄉在重慶駐蹕,一則是估計到天氣暑熱,老人家年紀大了受不了,是以在年初陛辭時便給家中去了信,許家父子這才在清明前後朝重慶而來。二則在重慶和合州葉奉直為官多年,頗還有些田宅,所以拖到現在許成名父子也還沒走便是因為有這許多事情還要料理。

而王星平從合川抵渝去姐姐家落腳之後,第一個上門拜訪的便是葉聯芳,畢竟有了途中與許成名父子的一段機緣,這葉老爺又是此地的老父母,對於有心在西南經營的王星平來說,這樣的關係正是要多加結交的,何況兩家人也談得甚是相合。

起先這葉老爺也只是因為女婿偶然提起在路上與這位少年的一番經歷,又是外孫的吹捧,正好當時王星平剛到重慶便上門打聽到許家父子的住處過來拜訪。那一回卻是葉聯芳也在,見過一面後便對王星平青眼有加。

加上之前烏斯藏的使團經過重慶時的一番宣揚,重慶府得了赤水河的斬功勞,好歹讓之前因為貴州的洪邊十二馬頭之捷而有些失了顏面的四川官場找補了不少回來。更因為這個貴州來的少年一力主張將功勞算到四川官府頭上的行為讓王星平得到了重慶上下的好感,連帶許成名這樣的外省武將都得了看顧,說是報功之時要一併褒獎。

而王星平之前在貴州時為父報仇的一番作為和他在遵義幫著陳黌生整治胥吏的事蹟也都被人拿出來傳揚了一番,一時間一個有勇有謀的有為少年的形象便益讓此地的人們印象深刻起來。

以後的幾次便都是有來有往,即便見過多次,葉老爺依然是殷勤不減。

不過事情也不難想,以王星平兩世為人的見識,又加上對於歷史知識的熟悉,說出話來即便是積年的老吏也是當不得他的。而且此時風氣,聽聞王星平又是個讀書人,以後有意於科場的,這樣的有家生有見識的子弟,年紀又輕,族中還有個做御史的進士族伯,身為貴州土著的葉老爺也不會對王星平不加看重。

出了蹇家在東水門外的宅子,王星平與往常一般和小六一起並未賃車馬,而是步行進了城門。這邊是重慶城外最大的商埠碼頭,從江邊到甕城的一路全是大大小小的商號。進了沿著城中鬧市長街而行,一路都是這些日子看慣的景『色』,中高側低的磚石路面足夠八馬並行,大街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商店食鋪,雖然外面不顯,但店內的裝潢卻是考究得很,比起貴陽城中卻是精緻了許多。

太安門內的府衙、文廟和太平門內的鼓樓這些日子不知道來回看了多少次,再繞過了鎮臺衙門後,便能看到葉家的宅子了。葉聯芳的居所就在城南的儲奇門內緊挨著府庫,那裡多是川中的山貨商、『藥』行集中之地,葉聯芳當年將宅子置辦在這裡一則是因為離著官衙近便,二則是有個病疾延醫施治也好。

這些日子對於王星平而言順意的事情不少,剛到合江時便收到了遵義來的訊息,說是徐國器使人對崔八的姘頭殺人滅口被王忠德幾人撞個正著,如今已下了死牢,刑部批覆也就是秋後的事情,想來不會有人為他出頭,項上一刀應該是吃定了。到了重慶不久,遵義道派來勾攝公事的快手正好拿著文書到重慶府將徐國器的兒子拿住,連同被安置下來的崔八家人也都被帶回了遵義,真正可謂是一鍋端了。

王星平臨走時讓小六給徐家下的鉤子,在遵義城中傳說馬黑妹的妹妹那崔八的姘頭知道徐國器倒賣軍糧的內幕,崔八的家人當時從牢中出來已經在徐國器親信的控制下送去了重慶,但這個馬家妹子卻是個禍害,本又是個土民全無顧忌。徐國器果然著了相,想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派去滅口的幾人被等候多時的王忠德當場打得半死,抓住了為的錢虎,到了衙門中竹筒倒豆子將徐國器的事情抖了個乾淨。

遵義府的事情算是已經了結,原本想著恐怕還要拖延上不少時日,沒想到徐國器這貨自己等不及跳進了坑裡。加上赤水河上的斬功給自己落下的名聲,如今要做的也就只剩下如何將手上的鹽引換個好價錢,再回鄉去處置了家中事情,便可以安心一邊經商一邊讀書為科舉做些準備了。

隔著老遠,葉家的下人已經看到了客人。

主僕二人這邊也是一樣,王星平上前一步。

“奉直午睡起了麼?”

喜歡標銅請大家收藏標銅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